網站編輯: │ 發表時間:2021-03-05 11:41:35
一.定義
覆膜砂(Coated Sand),即:砂粒表面在造型前覆有一層固體樹脂膜的型砂或芯砂。
覆膜工藝有兩種,即冷法和熱法。
1.冷法,用乙醇將樹脂溶解,并在混砂過程中加入烏洛托品,使二者包覆在砂粒表面,乙醇揮發,得覆膜砂;
2.熱法,把砂預熱到一定溫度,加樹脂使其熔融,攪拌使樹脂包覆在砂粒表面,加烏洛托品水溶液及潤滑劑,冷卻、破碎、篩分,得覆膜砂。用于鑄鋼件、鑄鐵件。
二.主要特點
1.振動清砂、高強度、低發氣、低膨脹;
2.渙散性好,鑄件表面光潔度高;
3.殼型不起層,熱穩定性好,導熱性好,流動性好,鑄件表面平整;
4.高強度、耐高溫、低膨脹、脫模性好、抗粘砂性好;
5.殼層均勻不脫殼,固化速度快。
三.主要原料
覆膜砂,主要采用優質精選天然石英砂為原砂,以熱塑性酚醛樹脂、烏洛托品及增強劑為原料,根據用戶的不同技術需求,在固化速度、脫膜性、流動性、潰散性、鑄件表面光潔度、儲存等方面適當調整配比,是汽車、拖拉機、液壓件等最佳造型材料之一。
四.發展歷史
覆膜砂,是由德國克洛寧博士于二次大戰期間發明的,其工藝過程是:將粉狀的熱固性酚醛樹脂與原砂機械混合,加熱時固化。后發展成用熱塑性酚醛樹脂加潛伏性固化劑(烏洛托品)和潤滑劑,通過一定的覆膜工藝配制成覆膜砂,當覆膜砂受熱時,包覆在砂粒表面的樹脂熔融,在烏洛托分解出的亞甲基的作用下,熔融的樹脂由線性結構迅速轉變成不熔融的體型結構,從而使覆膜砂固化成型。
中國的覆膜砂技術始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,60年代曾經一度停用。進入80年代,由于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和機械產品出口的需要,對鑄件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從而促進了覆膜砂生產和應用技術的快速發展。
1986年,濟南鑄造鍛壓技術研究所,首先開發出了新型覆膜砂生產技術,樹脂加入量由80年代初的6-10%下降到3-4%,接近同期國際先進水平。
90年代初期,全國各地的覆膜砂廠迅速發展起來,新產品、新技術不斷涌現,到21世紀,我國覆膜砂行業的年產銷量已經達到90萬噸以上,廣泛用于汽車缸體、缸蓋、進氣歧管、各類管件、泵體等各種復雜鑄件的生產。
五.生產工藝
覆膜砂的混制方法經歷了干混法、冷覆膜法、溫覆膜法和熱覆膜法等四個階段,目前,覆膜砂的生產幾乎都是采用熱覆膜法。
熱法覆膜工藝是:先將原砂加熱到一定溫度,然后分別與樹脂、烏洛脫品水溶液和硬脂酸鈣混合攪拌,經冷卻破碎和篩分而成。由于配方的差異,混制工藝有所不同。
目前,國內覆膜砂生產線的種類很多。手工加料的半自動生產線約有2000-2300條;電腦控制的全自動生產線也已經有將近50條,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穩定性。
文章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到侵權,請聯系本站編輯刪除。